一、導入
播放鋼琴曲《秋日的私語》聽過這首曲子嗎?知道曲名叫什么?沒關系,其實音樂更多的時候要用我們的心靈去傾聽。聽著聽著,我們的腦海里出現了一幅幅畫面。
評價:你想象的意境很美;你的想象力令人驚嘆;想象力比知識重要……
音樂太神奇了,它把我們帶入一個奇妙的境界。這是因為我們的聯想,適當地聯想會讓你們的作文更富有吸引力。接下來我想讓大家判斷一下,看看屏幕上的句子里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發的聯想。(出示幻燈)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實在事物和聯想之間通常有一個詞過渡,是什么?看來大家反應靈敏,有了這個詞,我們判斷起來就方便多了。這也是一個語文知識點。
剛才,我們欣賞的曲名是《秋日的私語》,由法國作曲家塞內維爾.圖森。對于音樂來說這是美的享受,對于思想來說這是心靈的升華。簡單的旋律抒寫了低調的華麗,古典現代的觸碰,擦出微妙的火花。這正是《秋日私語》經久不衰,流傳至今的重要因素。
這一節課我們還要欣賞一首曲子,是十八世紀德國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的作品,叫作《月光曲》,也是這篇課文的題目,再讀課題。
一起讀貝多芬奉為人生哲理的一句話……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當我能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么幸福啊!學生齊讀)
二、檢查預習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說說這篇課文你們讀了幾遍?(評價:
看來你已深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要義
你想把最精彩的一面展現給大家,事實上每個同學都應當把自己的精彩釋放出來。
我們先來聽寫一組詞語,請大家準備好。請一個同學到黑板前來寫,盡量把字寫得大一點。
月光曲這篇課文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請寫下“傳說”。這個傳說講的是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第二個詞語是“譜寫”。(點評:一筆一畫工整有力)
接下來是連續聽三個詞語,聽好“盲姑娘、蠟燭、琴鍵”
最后一個詞語“清幽”,同學們,你們覺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樣的月光?
在清幽的月光下,你喜歡做什么事?
總之,清幽的月光是讓人覺得是沉靜安閑的。這種環境很容易讓人產生靈感。
評講聽寫(謝謝,**同學,現在請大家核對一下,看看你錯了幾個字?)
你想就哪一個字提醒大家。我也想提醒大家“盲、蠟、幽”
出示幻燈,一起來讀一遍這些詞語。同學們,這個傳說究竟講了一件什么事?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來說一說。誰愿意來試一試?
概括主要內容是一項很重要的閱讀能力,作為高年級的學生我們應當學會簡明扼要的概括全文。
三、初讀
這首著名的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故事。請幾個同學根據提示來接讀課文。師引讀,評價讀得很正確、讀得這么流利,可見你預習的充分……
(有一年秋天,德國著名的鋼琴家貝多芬到各地旅行演出,他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談話……
貝多芬聽到這里,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他看見了這樣的情景……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
貝多芬沒有回答……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的眼前出現了這樣的畫面……(齊讀)貝多芬彈完了曲子,沒等兄妹倆從音樂中蘇醒過來,便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創作了這首著名的(月光曲)
四、 感受盲姑娘
月光曲是貝多芬為誰創作的?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竟然為一個素未謀面的盲姑娘創作了一首曠世名曲。我們知道,創作僅靠創造力與想象力是不夠的。還要情感的力量。究竟盲姑娘的什么打動了貝多芬,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
請大家再次讀課文,把寫盲姑娘的句子劃下來,特別是她的語言。品一品,讀一讀,想一想,這是一位怎樣的盲姑娘。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板書(愛音樂、懂音樂、貧寒、善解人意)
剛才大家分別從文中找出了盲姑娘的特點。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這些語言。
先看這句
預設一
這是一個愛音樂、懂音樂的姑娘(板書:愛音樂)
“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請一個同學來通過朗讀把盲姑娘對美好音樂的感情讀出來,
指導朗讀:當說這一句話時,你覺得肓姑娘的心情是怎樣的?(難過、渴望)怎樣才能讀出傷心(渴望)的感覺(語調要低、(高)我們來變換一種方式來讀。(齊讀)
師:這一段中,大家能不能從其他的一些因素來看出盲姑娘愛音樂。從標點與語氣詞、關聯詞;從“只聽別人彈過幾遍”,從關聯詞“要是……那
師:評: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簡單的幾句話充分表達了盲姑娘的愛音樂的情感。剛才我們在關注語言文字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還關注了文章是怎么表達的,也就是文章是怎么寫?嘆詞、關聯詞甚至標點的恰當使用,會使文章更具邏輯性。
引導:我們其實可以現學現用,模仿著寫幾句。比如寫你非常希望擁有什么?來試一下?發揮想象力。(出示幻燈“這____多__啊!我只___________,______。要是能_________,那有多好啊!)
評:你是從穿著的角度來寫的?還有沒有其他的角度?(書、
創造源于模仿,我希望大家在讀文時,要有意識地加以模仿。模仿達到一的量,你就離創造不遠了。
盲姑娘想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她的愿望在當時能實現嗎?為什么?(太窮)板書(貧寒)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他們家窮?(舊鋼琴、一支蠟燭、茅屋、做皮鞋、從兄妹的對話)特別是對話。
請兩個同學來分角色讀他們兄妹倆的對話。直接讀對話部分。
她真是隨隨說說嗎?(評:你能聯系上下文來學習,真行)
師:盲姑娘把夢寐以求的愿望化作了淡淡的四個字“隨便說說”,多么善解人意啊!(板書:善解人意)
同學們,現在你就是貝多芬,你們就站在窮兄妹身旁,你會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
上帝對誰關上了一扇門,一定會為他打開一扇窗。迷霧遮蓋了盲姑娘的眼睛,音樂卻淌入了她的心河;她物質生活貧困,但精神世界卻是富有的。
聽到這里,貝多芬心生感動,為盲姑娘彈奏了一曲,這是剛才盲姑娘彈的那一首曲子。
老師引讀:一曲彈完,肓姑娘聽了入了神,她激動地說……(出示)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預設學生:盲姑娘眼睛看不到,但她聽得出彈琴的人是貝多芬。可見她不僅僅是普通的音樂愛好者,而且懂音樂。板書:(懂音樂)
師:此時此刻,盲姑娘的內心十分(激動)
師:你們怎么感受到的?(從兩個多,標點)評:你善于讀書。
來感受一下盲姑娘的激動。請一個同學來讀
指導朗讀:這一句關鍵要讀好兩個“您”,如果說第一個“您”還遲疑不定的話,第二個“您”就是很肯定了,所以讀的時候,第一個您稍輕拉長,第二個您稍重而快。師范讀。同學再讀。
請周靜怡讀
師:讀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我們班上的小演說家吧。
能不能用這種方式夸一夸,用上兩個多兩個您,夸我們班上的擅長寫文章的郭雨同學?再來先贊一贊班上的小歌星范迎潔同學。夸鄭智鑌跑得快怎么說?
師:對盲姑娘來說,能聽貝多芬的音樂會已是一種奢望,現在貝多芬竟然親自為她演奏,這是她做夢也不敢想的,所以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
貝多芬心潮起伏,站在他的身旁的不僅是盲姑娘,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知音),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而貝多芬會怎么做呢?來看一看貝多芬的一段資料。也許對貝多芬的了解會深入一些。
從這段資料,貝多芬的形象在我們的腦中更加清晰起來了。
如果時間允許則A否則跳至B(出示幻燈)
人生苦短,而知音難覓。這時,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
A面對此景此情,貝多芬會怎么想呢?同學們請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因為只有探測到貝多芬的內心,我們下面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音樂。(出示幻燈寫前渲染)
師:同學們,我們走近盲姑娘,才真正地了解了她。
B 盲姑娘,她就是月亮女神遺失在人間的孩子,在淡淡的月光中,閃現著圣潔的光芒。她的善良、貧窮、可憐、愛音樂、懂音樂……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也深深地打動了貝多芬的心。也產生了創作的靈感。板書(靈感)
貝多芬僅僅是為肓姑娘創作月光曲嗎?(為一切窮苦人)所以當肓姑娘使他音樂的創作靈感如泉水般涌出的同時,他也在實踐他的諾言(學生看屏幕讀: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時刻啊!當我能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么幸福啊!)。讓我們一起聆聽這來自心靈的音樂。
總結:
認識了愛音樂、懂音樂的盲姑娘,我們探測到了被稱為樂圣的偉大音樂家貝多芬的內心,獲得他創作月光曲的真正的思想動因。這一節課,我們文字到音樂,下一節課我們要從音樂到文字。看看作者如何生動描繪月光曲的,謝謝大家的精彩表現。布置作業。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