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能較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3.能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理解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教學難點:
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理解聶將軍被日本人民稱為“中日友誼的使者”的原因。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前活動:
齊唱或獨唱抗戰歌曲。
聽著這些振奮人心的旋律,仿佛把我們帶回了那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在那血與火的歲月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上課問好 。
一、走近人物,質疑激趣。
1、在無數可親可敬的革命先輩中,有這樣一個人(出示圖片),他的名字叫——他對新中國的貢獻可謂是功勛卓著。你能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概括你所知道的聶榮臻嗎?
2、就是這樣一位曾經率領我八路軍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將領,卻被日本人民稱為“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這是為什么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與兩個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板書題目)。右邊的這幅圖片就是當年他與小美穗子的合影。
二、創設情境,品讀感悟。
1、播放剪輯。師: 1940年8月20日,名震中外的“百團大戰”打響了,嘹亮的號角響徹云際,晉察冀軍區的戰士們在聶榮臻司令員的指揮下,勢如破竹般撲向敵人,迅速搶占了東王舍礦區,喪心病狂的日寇為阻擊我軍前進,不顧自己的僑民尚未撤退,便用迫擊炮朝著東王舍村狂轟濫炸。滾滾濃煙和熊熊烈火中,忽然,半倒塌的日式房子里傳來凄厲的呼救聲和嬰兒的哭喊聲。三團一營的兩名機槍手,毫不猶豫地沖進烈火中,背出了兩個小姑娘和他們奄奄一息的母親。——她們的父親已被本國軍隊的炮彈炸得粉身碎骨!緊接著媽媽也因傷勢過重離開了人世。兩個孩子成了孤女!
2、看著這兩個年幼無知的孩子,該怎么辦呢?這事很快被聶將軍知道了,他怎么對待這件事呢?
讀課文第2自然段,回答。從聶榮臻將軍的言行中,你讀懂了什么?
“立即”“送”表現了聶對這件事的重視和關心。
“言”出示說的話引導理解:
從“殘忍地殺害”你想到了什么?(九一八、盧溝橋、南京大屠殺、731部隊的罪行、電視上看到的畫面等。)師補充:據不完全統計,抗戰中,中國軍民至少有3500萬人失去了生命,其中有將近3300萬人是被敵人屠殺或殘害致死,而非犧牲在戰場上!
而聶將軍卻說:(引讀)我們一定要……后代。理解“傷害”:使人的肉體或精神受到損害。也就是不容許對孩子有一點點的損傷。
把敵人對待我們的態度和聶將軍對待敵人孩子的態度相比較,你有什么感受?
這只有救苦救難、大慈大悲、普渡眾生的菩薩才能做到呀!而聶將軍就是一位活生生的菩薩!板書。
這是因為——
理解“受害者”:誰都是戰爭的受害者?那我們的敵人是誰?——挑起戰爭的人:日本法西斯!
指導讀:我們不是法西斯,所以,面對不能理解的戰士們,深明大義的聶榮臻將軍語重心長地對戰士們說——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
他愛憎分明,他恨——他愛——個別讀。
2、他是怎樣“好好照料”這兩個日本小姑娘的呢?
出示要求,細讀課文第3自然段,圈點勾畫,體會聶將軍的慈善和寬厚。
學生自學自讀。可以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
關心照料:看傷口、找奶——細心周到
問名字、吃梨、喂飯——消除恐懼 心靈安慰 無微不至
再從人物的神情上去體會聶將軍的慈愛。
側面描寫:從小姑娘的神情、表現的變化也可看出聶的慈善。
小結:叱咤風云的將軍卻有著溫情善良的一面,有著母親般的情懷!對待敵人,他絕不留情,而在兩個年幼無知的日本小姑娘面前,他更像是一位慈祥的父親。也難怪日本人民稱他為——“活菩薩”。
在那血與火、仇與恨交織的歲月里,在炮彈聲的伴奏下,上演著多么溫馨的一幕:配背景聲音讀第3自然段。
3、然而,這畢竟是在戰場上,兩個孩子還會有什么危險?
想象。聶榮臻將軍做出了什么決定?讀書。
出示信的內容: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土兵及人民為仇敵……我八路軍本著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斗到底……
你讀出了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軍隊?什么樣的精神?什么樣的道理?要說的有理有據。
組織交流。人:聶榮臻 國際主義精神 至仁至義的品質 政治家軍事家的遠見卓識 義正言辭 不卑不亢
軍隊:至仁至義 不畏強敵 仁義之師 正義之師
精神:國際主義 保家衛國 艱苦奮斗
道理:我們的抗戰不是為了殺人,而是為了民族的獨立和尊嚴、為了人類的和平。對待敵人,我們要——對待無辜的人民,哪怕是俘虜,我們要——
片言只語,就讓我們讀出了這么多內容,這就是一個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新中國元帥的風采!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句話。
個人讀。義正言辭地讀,不卑不亢地讀。
4、過渡:兩個日本孤女被送回日本后,妹妹不幸死去,美穗子由親友撫養大。40年后——讀文最后一自然段。
(1)、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專程來看望聶將軍,會是怎樣一幅感人的情景呢?小組分工合作演一演。
教師個別小組指導:要表現出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
展示交流。生生評價。
(2)、讓我們親身感受這動人的場面。播放感恩片段。師解說,介紹。1980年7月14日,美穗子一家在中國受到到了“國家元首”般的接待。人民大會堂。美穗子終于見到了給予她第二次生命的聶榮臻將軍。一聲“父親”道出了美穗子心中無盡的感激!他們互贈了珍貴的禮物。40年后的今天,他們的手又緊緊握在了一起!
三、總結升華。
1、介紹美穗子的后半生:劫后余生的美穗子一直懷著感恩之心與中國交往。由于積極從事日中友好活動,她受到日中友協全國本部的表彰,被選為日中友協都城支部的理事。
(出示握手圖片)40年風風雨雨,從戰火中走出的他們,今朝又相聚。他們握著的雙手,是一座橋梁,這橋的兩邊便是——中日兩國人民。
他們握著的雙手,是一條紐帶,系著的是善良的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向往和平的心。
所以,日本人民稱聶將軍是——
出示最后一句話,齊讀。
2、如果說,將軍救孤女的善舉是一粒種子,那么,由此而締結的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便是這種子開出的鮮花!愿這朵扎根于戰火之中,用人道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澆灌而成的友誼之花越開越艷!遠離戰爭,向往和平,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心聲,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聲!
四、課后拓展。
1.試著把課文改成課本劇,并互相合作演一演。
2.觀看電影《將軍與孤女》。
板書設計:
聶 將 軍 與 日 本 小 姑 娘
心腸慈善
照料 活菩薩
寬厚仁義
國際主義 中日友誼的使者
送歸
至仁至義
更多相關文章: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