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情景導入
[場景一:十字路口、斑馬線上]一位盲人要拄著拐杖等過公路。
[場景二:汽車疾馳聲、喇叭聲]盲人走兩步退一步------
師問:孩子們看了剛才的情景,你想說點什么?
全班交流
二、聯系實際 說一說
1、生活中你遇到過殘疾人嗎?他們有什么缺陷?都給他們帶來了哪些不便?
2、全班交流
3、 追問:當殘疾人遇到困難時,他們心里想什么?他們需要什么?
4、 學生匯報
三、看一看 說一說
放錄像:殘疾人因殘疾在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困難。
師問:看了畫面,你還想說點什么?
學生匯報
四、想一想 說一說
1、如果生活中你遇到這樣的殘疾人,你會怎么幫助他們呢?
①、四人小組討論。
②、全班交流。
2、師小結:殘疾人多么不幸,他們多么需要人幫助啊!如果我們能幫助他們,他們多么高興啊!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也能得到快樂。
五、議一議 演一演
遇到以下情況,你怎么辦?
1、畫面出示:有事要告訴聾啞人。
2、畫面出示:盲人過馬路。
3、畫面出示:沒有雙手的人撐不開傘。
4、畫面出示:斷腿的人外出購物。
要求:四人小組合作,排練。(教師巡視、指導)。
5、每組上臺表演一個節目。
師小結:從剛才大家的表演中老師看到了你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都愿意幫助人。如果大家在生活中堅持這樣做,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會更美好。
六、教學反思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的開始我讓學生觀看了殘疾人的相關圖片,了解殘疾人的生活,讓學生對殘疾人產生同情心,使學生有想幫助殘疾人的想法。
二、 感受擬說,自由表達
我在訓練學生回憶生活中見過的殘疾人后,又有意地讓學生感受體驗殘疾人的生活,通過“蒙眼睛、單臂穿衣、做肢體動作猜事情”三個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殘疾人的痛苦和不便。還通過觀看三組情境表演讓學生進行評價,認識到如何去做才是正確的,學生們演得很投入,大家說的也很有見解。
三、 合作交流,討論問題
在課件中我還提供了幾組圖片,請學生交流,學生們爭先恐后地發言,表達看法,并且在小組中進行交流,談出體會,氣氛活躍,興趣很高。
四、 拓展創新、升華主題
接著,我設計了“宣傳語”和“如何關愛殘疾人”的具體做法,并且觀看大量圖片,讓學生感受殘疾人“身殘志堅”的事跡,使學生從關愛轉而敬佩殘疾人,思想意識得以升華。
最后的“愛心卡”的設計獨具匠心。學生在書寫后進行小組交流并和全體教師形成互動。在《愛的奉獻》歌曲中把“愛心”貼在黑板上的大花中,使課堂氣氛達到**。但此處不足之處是:全體學生應分組上前貼,否則秩序混亂。
總之,這節課我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創設的交際氛圍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比較自然,消除了不敢說的障礙,學生進入了良好的交際狀態。在多個回合,多個情境中,生生、師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口語交流,使教學活動真正成為互動的交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