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教學反思1
這首古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詠物詩。本詩讀時瑯瑯上口,思時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根據(jù)學生課前基本會背這首詩的情況,在此基礎上,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指導。采取多種形式的讀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雖說新課改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通過反復朗讀去思考、領會、感受、體驗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表達出來,做到作者、文本、讀者有機地融合起來。但是,就本詩“離離原上草”這句中的“離離”我想沒有哪個學生會想到是“茂盛”的意思,而“一歲一枯榮”中的“歲”“枯榮”似乎稍易理解一些,但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也不會那么容易就想到它的意思。所以,我采用板畫、組詞說句子等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和引導學生。如:“原”可以組什么詞?學生便組出了原來,草原等多個詞。我便順勢說這里的原就是草原的意思,緊接著我便問草原的草長得怎樣。隨手在黑板上畫出長得茂盛的草,學生馬上回答草長得很茂盛。我又說那“離離”是什么意思?學生便很快聯(lián)想到“茂盛 ”,這樣“離離”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皻q”我便是要學生說一個句子。有的學生說“我今年七歲!本o接著,我說:“從出生到現(xiàn)在你過了幾年?”“七年!睂W生搶著說。那么“歲”是什么意思呢?哦,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歲就是年的意思呀!學到這,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那種成就油然而生。通過茂盛的小草和枯黃的小草兩幅圖片的對比,理解“枯榮”的意思,學生明白了大致的意思,更容易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更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再通過后兩句淺顯易懂的詩句,體會小草那頑強的生命力。然后,指導學生反復吟誦詩句,做到心中有詩,腦中有畫。也許這些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有些難度,但我覺得適當?shù)丶由睢⒓訉拰W生的知識面,也未必不可行。
《草》教學反思2
片段: 《草》最后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小朋友,放學回家誰愿意把詩背給媽媽聽?(學生舉手,老師請一名學生到前面來)我當你媽媽,你現(xiàn)在背給我聽好嗎?想一想,到了家里該怎么說?
生:媽媽,我今天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你聽聽好嗎?
師:我女兒真能,老師剛交完就會背了。
師:誰愿意回家背給哥哥聽?
生:哥哥,今年天我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你聽好嗎?
師:那一首?
生:《草》。
師:噢,這首詩我也學過,它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
生:哥哥,你記錯了,是白居易寫的。
師:反正都有“白”字。我先背給你聽:離離原上草,一歲……
生:一歲一枯榮。
師:野火燒不盡,春……春……
生:春風吹又生!
師:還是弟弟記性好!
師:誰愿意背給奶奶聽?你奶奶沒文化,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詩給你聽好嗎?
師:好,背什么古詩?什么時候學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剛學的。
師:那么多花兒不寫,干嗎寫草啊?
生:(一愣)嗯……是因為草很頑強,野火把他的葉子燒光了,可第二年又長出了新芽!
師:噢,我明白了。背吧!
師:“離離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聽不懂?
生:這句是是說,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
師:還有什么“一歲一窟窿”?
生: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枯,就是干枯,榮,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師:你看俺孫女多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了!奶奶先你怎么大的時候,那有錢上學啊!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小朋友,放學回家就把這首《草》背給家里人聽。
分析與反思:
這位老師在教學《草》這首詩時,充分掌握了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興趣,活潑而實在。學生背古詩,既是一個整體把握、復習鞏固的過程,也是檢測學習效果的過程。在背的過程中,學生的記憶、對古詩的理解以及展示、運用都有所顧及,而且每一輪引導都逐漸深入。但存在的問題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寫字能力及鞏固?背誦的面——其他學生背的效果?時間——有人說是表演,玩花樣!新課標始終堅持認為學習要以全體學生為主,要注重全體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