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一)導入: 欣賞圖片(課件出示鄉下美景及鄉下孩子在農村幸福成長的圖片,教師適時配畫外音。) 交流:你都看到了什么?看了圖片你有什么感覺? 是呀,我們鄉下的景色是那么美,鄉下孩子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鄉下孩子的幸福生活,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0課《鄉下孩子》(課件出示課題) (二)教師配樂范讀。 (三)誦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自己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準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分小節讀。 3.認讀生詞。 4.讀整篇課文。 誰有信心讀好整篇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一會兒請你來當小評委點評。 5.生生互評。 (四)理解感悟課文: 中心議題: 從文中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地方,和小組同學說一說,再動情的讀一讀吧。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交流要點: 第一小節: (音樂起)閉眼感受,此刻你躺在媽媽懷里,盡情享受著媽媽的慈愛,媽媽給你講故事,你給媽媽唱著歌。你趴在爸爸背上,爸爸帶你來田野逮螞蚱,捉蝴蝶,你感覺怎樣? (生暢談感受)帶著你的感受美美地讀讀這一小節吧! 第二小節: 自由想像:鄉下孩子捉到這樣一只蝴蝶,會想些什么呢? 她采了一片草葉,含在嘴里,吹出了動聽的歌曲來表達她愉快、高興的心情。如果你是一個鄉下孩子,在美麗的田野里,含了一片草葉,你會吹出哪些歌曲來表達自己愉快的心情呢? 小結:鄉下孩子真聰明,會編故事,會吹歌曲,她的生活真是快樂幸福。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小節,體會體會她的幸福、快樂。 第三小節: 吃了一籃子野菜,小豬的肚皮撐得像什么? 小貓看到這么多的小魚會怎么樣呢? 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小結:幫媽媽喂豬又喂貓,鄉下孩子真勤勞,勞動的滋味真快樂。 第四小節: 鄉下孩子在溫暖的陽光下,廣闊的曠野里,捉蝴蝶、含草葉、挖野菜、逮小魚,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生活、成長著,是多么的快樂與幸福啊!聽了小朋友剛才的朗讀,老師真想馬上到田野里聽聽小鳥的歌唱,聞聞花草的芳香,做一回鄉下孩子,快樂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你想嗎?請讀讀最后一小節,用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 鄉下孩子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真快樂,讓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來分享他們的快樂吧。(自讀全詩,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一定會讀得更好的。) (五)拓展: 學了課文,我們一起做了一回鄉下孩子,鄉下孩子的生活真令人向往,同學們,你們做過和鄉下孩子相類似的事嗎? 我們學校的小朋友學了這一課之后,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像課文一樣,也編成了小詩歌,想不想看看?(出示) 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做個小小詩人,來編一編。 (六)、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一起攜手走進了鄉下,了解了鄉下孩子的快樂生活,其實我們城市里的孩子的生活也很快樂,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一顆樂于感悟生活的心。 課下可以和伙伴們說說自己的快樂生活。 第二課時 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有幾個生字朋友還等著和大家交朋友呢!你們一定很想見到它們吧!(出示生字、認讀) 2.問:“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它?教教大家吧!看誰這個小老師當的好,你就是這節課的‘小博士’!” (小組討論識記生字的方法,取長補短) 3.師:“小組長派代表來抽簽!誰抽到哪個字,你就要給我們講一講呀!” 4.八個小組各抽一個。 5.活動開始。(分析字形,占格,間架結構) 6.書寫生字。(學生認真觀察后獨立書寫,教師重點指導“事、盛”的書寫) 7.完成寫字書。 | 導入由鄉下孩子的生活入手,以此拉近了學生和鄉下孩子的距離,引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教師范讀,將學生帶入故事情境。 自讀—分小節讀—認讀字詞—讀整篇課文,逐層遞進,使學生輕松自如地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生生互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此問題用以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以下每小節以朗讀加想象的形式,自然銜接和過渡,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情趣,讓學生在讀中釋放情感,讀中交流思想,讀中理解感悟課文。 此環節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走進文章,真正達到與文本的融合。 這種讓學生現場演唱的方式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達到與音樂學科的一種整合。 創編詩歌,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豐富了詞匯,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以這種形式學寫生字,既可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又可以加深對生字識記的印象。同時使枯燥的生字教學變得非常輕松活躍。 |